【通識科改革】教育局方案「行得更前」 課程檢討小組主席料局長有學理以外考慮
發布時間: 2020/11/28 00:00
最後更新: 2020/11/28 02:36
高中通識科最快下學年面臨改名、簡化考評及取消獨立專題探究(IES)等重大改革,倡維持7個評級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主席陳黃麗娟指,過去兩年多並無發現強烈證據顯示教師評級有困難,學生「求高分」壓力亦不大,形容教育局採取的改動「行得前一些」。
她估計教育局局長有「不只學理上」的考慮,還需兼顧社會聲音,又指通識科維持必修故非「殺科」,但對於科目改名感詫異。
指評級不困難 求高分壓力少
新高中通識科自2009年起推行至今踏入第12年,2017年底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於9月提交報告,倡同時為高中4個核心科目減量,並維持1至5**評級,但將IES改為選修,與教育局前日(26日)在記者會上公布改為只設「合格」與「不合格」,以及直接取消IES的改動內容不同,當局亦首次提出為科目改名及增設內地考察等。
陳黃麗娟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,截至前日記者會前,她亦不知悉當局最終採納的方案,但透露小組曾就簡化評級進行討論,參考過去文憑試通識科達2級成績的合格率很高,接近9成,且很少大學要求考生在通識科達到4級或以上成績,故認為學生求高分的壓力不大;她又指,無強烈證據或信息顯示教師很難仔細地評7級成績,故無提出簡化考評。
此外,她認為當局取消IES的做法,跟小組為學生創造空間的方向一樣,但為照顧學生多樣性,小組才提出保留IES,僅改為選修。
維持必修 非「殺科」或政治凌駕
她深信小組提出的是當時最佳方案,平衡學生壓力及創造空間等,指教育局削減較多內容及課時「力度較大」、「行得前一些」,但相信「局長有局長的考量」,「可能佢有某方面考量,不只學理上」,認為科目維持必修,不算是殺科或政治凌駕專業。
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重申,改革通識科是為釋放空間,讓學生選修創新科技等其他科目,認為通識科毋須以詳細等級評核學生能力,只需知道達標與否就足夠,並強調科目改革後,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課程宗旨不變。
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港府做法如同「謀殺」通識科,質疑當局將社會混亂的責任推卸給通識科;教協副會長、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指,當局摧毁業界用10多年建立通識教育專業,斥當局將學科「改頭換面」後仍稱為同一學科的說法荒謬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記者:馮琪雅